Loading Player...

本周金句:

“全地都要向耶和华歌唱!天天传扬他的救恩,在列邦中述说他的荣耀,在万民中述说他的奇事。因耶和华为大,当受极大的赞美;他在万神之上,当受敬畏。”(历代志上16:23-25)

背景:

1. 本周的经文来自历代志上,乍一看,历代志和撒母耳记以及列王纪记载了许多相同的历史事件,容易使人误以为历代志是撒母耳记和列王纪的补充。但是详细比较之后可以发现,历代志有其在当时代的背景下要回答的问题和使命。

2. 先了解一下历代志
历代志的作者生活在列王纪之后,他所面对的是被掳归回之后的以色列百姓。这些百姓的问题不再是“为什么我们会被掳?”而是“我们和以色列从前发生的事有什么关系?”比如:
大卫王朝的消失是否表示神已经不再纪念与我们祖先所立的约?
神是否仍然看顾我们?
我们是否仍然是神的百姓?
为了回答当时的处境,历代志一开始就借着家谱追溯以色列民族的历史根源,再次肯定归回之后的百姓继承亡国之前的以色列。他们祖先的神仍然是他们的神,即便以色列的亡国也没有使神的救赎计划中断,被掳归回就是神的拯救。

3. 历代志分为三大部分
a. 历代志上1-9章:家谱
b. 历代志上10章-历代志下9章:大卫与所罗门统治下的联合王国
c. 历代志下10-36章:分裂之后的国家

思考:历代志肯定被掳归回后的以色列民与祖先的关系,那么,今天的我们和过去的历代信徒有什么关系呢?

经文解释:

1. 历代志上13-15章主要是记载了约柜抵达耶路撒冷。16章记载当约柜安置妥当后,大卫就在神面前献燔祭和平安祭,为众人祝福,又把食物分派众人,接着大卫做诗歌颂赞、感谢神。

2. 在大卫的诗歌中,他带领以色列民一起回顾
历代志上16:14-18回顾神向亚伯拉罕、以撒和雅各所应许的约。
这让我们看见,圣约从一开始就是出于恩典,一切都出于神的定意,不倚靠人的光景,所以绝不会失败。
然后,历代志上16:19-22是回顾列祖寄居的历史。
神呼召亚伯拉罕离开吾珥,到迦南“寄居”,在抵达迦南前漫长的几百年中,以色列列祖屡次犯错,但神自己保守了祂的选民不受伤害,并让他们的人数不断增长。这些历史的回顾,都是对被掳回归的百姓极大的安慰。

3. 大卫鼓励选民数算神的恩典,想念与神所立的恩约,有什么意义呢?
事实上,基督徒灵性软弱的原因之一,就是忘记神的恩惠;只看见眼前的不顺利,就觉得神不爱我们、不关心我们了。但当你回顾了过去经历的恩典,你再问问自己,神真的不爱我吗?这是事实还是我自己的感觉呢?
常常数算恩典,分享恩典的见证,不但坚固了自己的信心,而且也为圣灵开了一扇工作之门,让别人在你的见证中听到神是又真又活的,也给听到的人带来生命的思考。

思考:当你回首以往的岁月,你曾领受了神多少的恩典?在你经历中体会到神是一位怎样的神呢?

4. 我们了解了大卫带领百姓回顾了神与以色列立约的历史,圣约从一开始就是出于恩典,出于神的定意,不倚靠人的光景。于是,大卫更尽情地赞扬神的救恩。

5. 历代志上16:23:“全地都要向耶和华歌唱!天天传扬他的救恩”
在大卫的时代,“救恩”指的是他打胜仗和迎回约柜的喜悦。这不只是神同在的恢复,也稳固了他的王位,更让大卫在谦卑和喜乐中经历神的祝福。
对历代志首批的读者,就是从巴比伦归回的以色列人而言,“救赎”意义更深刻。他们曾失去国家、圣殿,沦为奴隶,信仰动摇,被绝望笼罩。然而,神信守应许(耶利米书29:10),从亡国废墟中复兴他们!圣殿地基重新建立,律法书在他们面前重新展开,他们从奴役中得自由,更在灵里被神更新。
救赎,不只是身体脱离捆绑,更是生命从绝望到盼望的彻底翻转。

6. 大卫没有将眼光停留在领受救恩而已,他继续颂赞神,还在历代志上16:24鼓励百姓们:“在列邦中述说他的荣耀,在万民中述说他的奇事。”
这段经文显明,早在旧约时代,神就启示祂的选民:要传扬独一真神的圣名,也要带领其他民族的人归向真神。
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,活在这个世界上,绝不是为了追逐世俗享乐,更不是要和世界随波逐流,乃是记得神的托付,要在这动荡的时代作神的见证──而最有力的见证,不在于物质的丰裕或外表的顺利,而在于一个个生命被基督更新的真实蜕变。

7. 然而,我们是否常常把神当作满足个人需求的“供应者”,却忽略了祂更渴望我们成为祂恩典的“见证者”?是什么阻碍了基督徒开口述说神的荣耀?或许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深思:
灵性疲软:信仰陷入低谷或疑惑时,分享的火焰便容易熄灭。
恩典麻木:对神的日常看顾习以为常,失去了惊叹与传扬的心。
世俗枷锁:担忧被贴上“狂热”标签,或因同辈压力而沉默。
方法缺失:误以为见证需要特定场合,却不知生活就是见证。
使命模糊:将信仰窄化为个人得救,忘却了“万民”中的托付。
呼召错位:认为传扬神国只是牧者的职责,而非每个肢体的本分。

思考:你是否还记得被神救赎的经历?那一次的经历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?

8. 历代志上16:25:“因耶和华为大,当受极大的赞美;他在万神之上,当受敬畏。”
“万神”(25节),指外邦人敬拜的假神、偶像。
“祂在万神之上,当受敬畏”(25节),本书最初的读者对这句话有着特别的体会。因为波斯帝国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假神,但古列王却宣告:“耶和华─天上的神已将天下万国赐给我,又嘱咐我在犹大的耶路撒冷为他建造殿宇。”(历代志下36:23)这证明以色列的神超越了列邦和万神。
因此,信徒对人的爱心、尊重和宽容,并不是牺牲真理、没有原则;我们接纳罪人,但决不接受“万教归一”,外邦的神都属虚无;惟独耶和华在万神之上,当受敬畏!

总结:

我们一起回顾历代志上16章中大卫的赞美诗的精华:

1. 以赞美为始为终:尽管在迎接约柜的过程中经历过惨痛失败,但当约柜最安放在大卫城时,这位合神心意的君王用最炽热的赞美回应神的恩典。大卫常常赞美神,这不是宗教仪式,而是一个真正经历到上帝的人最自然的回应。

2. 回顾以色列的救赎史:在大卫精心编织的赞美诗中,特别唤醒百姓对神应许的记忆:从迦南美地的赐予,到列邦敌人的败退,每个历史节点都印证着神的信实。这种回顾不是怀旧,而是为了让选民在历史长河中,看见神的护理从未间断,祂的眷顾历久弥新。

3. 强调神的王权(31节):大卫坚信神就是宇宙万物的治理者、掌权者与永恒之君,他拒绝效法周边国家的专制模式,大卫深知,真正的王权不属于自己,乃属于那位“审判万民”(33节)的永恒主宰。

思考:将大卫对神的赞美化作你的祷告,感谢赞美神在你身上的作为吧!